
🔎 摘要
速記不只是寫快,更是快速理解、整理、記錄與還原邏輯的能力。文章從「如何理解講述內容」出發,強調目的導向、聚焦重點與結構化思考,再進一步介紹紙筆速記的符號設計、記錄方式與行動轉譯,並於第三章提供實作演練,包括模擬會議筆記、回顧與檢討、進階挑戰等技巧。透過速記,你能在資訊過載中理出脈絡,把會議內容轉化為可執行的行動方案。
當你走進會議室、研討會、甚至是法院旁聽席,腦中有沒有一種感覺:「我明明聽懂了,可是記不起來,更別說要轉述成重點」?這正是速記存在的理由。
速記(Shorthand),不只是為了寫得快,而是為了理解快、決策快、表達快。它是一種思維捕捉術,一種轉譯工具,一種在高密度語境中提取關鍵的能力。
一、速記的本質不是「快寫」而是「會聽」
很多人以為速記只是會畫一堆奇怪符號,但真正的速記高手,不是手快,而是腦快。
🔍 速記的核心在「理解架構」
要有效速記,首要條件不是練符號,而是要聽得懂對方在說什麼結構。會議、演講、簡報,表面上看似對話,其實多半有內建格式──例如「問題 → 解法 → 行動」、「背景 → 分析 → 建議」等等。
當你能聽出這些結構,才有可能「記對地方」而不是「寫滿整頁」。
二、如何理解:速記的思維前提
真正的速記從來不是「把話聽進耳朵再抄下來」那麼簡單,而是一套過濾訊息、建立邏輯、重組概念的思考過程。
🎯 1. 聚焦目的,從結論反推內容
在會議中,要先問自己:「今天的討論最終想解決什麼問題?要做什麼決定?」這樣你才能判斷哪些資訊是「決策相關」,哪些只是「雜訊」。
這種方式叫「目的導向聽記」(goal-directed listening),它會大幅提升你篩選重點的能力。
🧱 2. 建立分類架構:五種訊息最值得記
在速記中,並非每句話都需要記下。你應該專注記錄以下五類訊息:
- 事實(Facts):具體資料、數字、時間、報告名稱等
- 問題(Problems):未解決的挑戰、爭議點
- 決策(Decisions):誰決定了什麼?是否拍板?
- 行動(Actions):誰要做什麼?什麼時候做?
- 問答(Q&A):與會者提出的問題與回覆,常是團隊的共通疑惑
把這五類框架記熟,就算沒聽懂每一段對話,也能抓住會議主幹。
三、如何記下:從寫快變成寫對
速記的「記」不是把全部抄下來,而是有選擇地記、有格式地記、有系統地記。
✏️ 1. 建立自己的縮寫字典
你無需學正統速記法,只要發展一套你自己看得懂又寫得快的縮寫符號系統即可。
例如:
- PM = 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
- RD = 工程師(R&D)
- KPI = 關鍵績效指標
- ✅ = 已完成、⚠️ = 風險、□ = 待辦、→ = 行動開始
如果你常記「主管建議改版→」,可以簡寫為「S:改→」。久了就會熟悉這些縮寫,寫起來快,讀起來也快。
📐 2. 模板化筆記空間
每次會議開始前,可畫好以下模板:
- 上方標題:會議名稱/日期/主持人/主題
- 左側:紀錄時間、發言人
- 右側:對應五大類資訊(事實/問題/決策/行動/問答)做分欄筆記
- 下方留空:「停車區(Parking Lot)」,記錄與議程無關但重要的話題
這樣做可以讓你的筆記更有結構,也方便回顧與整理。
四、實作演練:從聆聽到筆記的速記練習
速記不是一場紙上談兵的理論遊戲,而是一場「腦、耳、手」三位一體的即時反應。唯有實際動手操作,才知道自己在哪裡漏聽、哪裡記錯、哪裡反應慢。這一章,我們要從一段具體的語音內容開始練習,透過模擬實作、筆記對照與自我檢討,把前兩章學到的理解與書寫技術,真正用起來。
1. 演練材料:模擬會議音訊段落
請從網路上挑選一段 2–3 分鐘的會議、演講或教學影片作為練習素材。建議如下:
- YouTube 的 TED Talks(中文同步字幕可關閉)
- 政府公開會議紀錄片段(如市議會質詢)
- Podcast 中的訪談對談(可選用講者語速適中者)
若需範例,你可使用以下文字模擬片段作為初始練習:
🎧 模擬會議錄音(約 60 秒):
「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主要有三個。第一是客戶流失率在上升,尤其是三個月內未續約的使用者。第二是客服反應時間偏長,導致滿意度下滑。第三是產品更新沒有明確時間表,影響了新功能的推出節奏。我建議我們先針對流失率設一個五週內降低 20% 的目標,然後由行銷、產品、客服三組協作一個挽留方案,下週定期檢視一次成效。」
2. 第一次練習:不準暫停,直接記
請將上述錄音內容播放一次,全程不暫停、不回放、不重播,直接用筆記方式速記下來。過程中,不追求完美,只求反應自然。
✅ 小提醒:
- 只記你認為重要的關鍵字與數據
- 不要逐字寫,優先捕捉「問題、建議、行動項目」
- 若來不及寫完整句,可寫縮寫或圖像符號(如☑、⚠️、→)
3. 範例速記(中階版):
以下是用第二章教的符號與格式,記錄出來的範例:
🟡 會議主題:改善用戶留存 + 客服效率 + 新功能更新
❶ 問題列點:
- ↑流失率(特別是<3個月使用者)
- 客服→回應慢→↓滿意度
- 沒有產品更新時程
❷ 建議方案:
- 設目標:5週↓流失率20%
- 協作:MKT + PRD + CS → 設計挽留方案
- 排程:下週例會review成效
4. 速記檢討與重播補記
練習完一次後,允許自己回頭重聽一遍,這次可以暫停與補記。觀察以下幾點:
- 你第一輪遺漏了哪些關鍵資訊?
- 你是否記下太多無用贅詞,而錯過關鍵數據或動作?
- 你的記法是否能快速「還原邏輯」?
- 是否能一眼看出:問題點/建議/行動?
如果你發現筆記無法快速閱讀或回憶,表示需要調整記錄格式或符號。
5. 進階挑戰:三段式筆記演練
使用一段較長的語音內容(建議 3–5 分鐘),試著依照「黃金三分割筆記法」整理成三區塊:
區塊 | 內容說明 |
---|---|
上方標題區 | 寫下主題(例如:客服流程改善)與會議主結論 |
左側要點區 | 整理出的行動項目與爭點(用符號、縮寫) |
右側補充區 | 詳細內容、例子、時間表、問答、責任人等 |
這種格式不但能讓你事後快速整理,也是撰寫會議紀錄與報告的最佳初稿。
6. 自我回顧與強化練習
完成練習後,請寫下以下三項反思:
- 今天的速記表現中,你最滿意的是哪一點?
- 哪一部分讓你感到最吃力?(是資訊過載、邏輯不清、還是符號混亂?)
- 你計畫如何改善?(例如:建立專屬縮寫表/訓練聽力/提前預判內容)
💡 提醒:練習速記不在於「把話記下來」,而是「把意圖與邏輯提煉出來」。
📍總結:練習讓速記成為本能反應
速記是一項可以逐步訓練的能力。從短句抓取、符號練習,到邏輯拆解與行動提煉,只要你願意重複演練、調整記法,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能「一聽即記」,甚至在會議結束前就完成初步摘要。這正是速記的終極目標:幫助你更快理解、更快行動。
五、速記不只是記錄,而是為了發言做準備
在職場會議中,你的角色可能不只是「記錄者」,而是參與決策的人。這時,速記能大大幫助你提出有力的觀點。
🗣️ 支持意見時,速記讓你快速調出「好處」
你能快速回顧會議中提到的利點、成功案例或數據,這讓你的支持意見更有「底氣」,而不只是「我覺得不錯」。
🙅♀️ 反對意見時,速記幫你辨識問題點
你能從記錄中找到邏輯漏洞、實行困難或風險因子,並適時提出有建設性的替代建議。
🛠️ 修正意見時,速記是你的思考草圖
當討論出現模糊地帶,你可以從筆記中找出關鍵遺漏點,再補上「我們是不是忽略了⋯⋯」這類提問,引導討論更完整。
六、會後整理:從「筆記」到「行動指南」
速記的最後一步,不在會議當下,而是在會後。
📋 1. 重寫與澄清
會議結束後,趁還記得時,立即將速記內容轉為條列式摘要。修正文法、補上模糊片段、標註責任人與截止日期。
📤 2. 快速發送,創造認知同步
理想情況下,會後兩小時內把會議記要發出,不僅幫助團隊對齊資訊,也展現你的組織力與專業度。
結語:速記的力量不在於「快」,而在於「會用」
速記不是某種老派技能,而是一種幫助你高效吸收資訊、參與對話、提出貢獻的工作方法。真正的速記力,是讓你從「只聽得懂」變成「能說得出」──這,才是職場競爭力的關鍵。
從今天起,拿出你最熟悉的筆記工具,不必華麗,但要實用。建立屬於你的縮寫字典,練習分類思維,預判關鍵問題。 這不是記者的工作,而是你,作為一個知識工作者,在每天的職場戰鬥中,掌握主場的方式。
📌 小知識
- 結論先行有助於理解:若一開始就掌握對方的目的和結論,能幫助你快速聚焦、過濾訊息。
- MECE 原則不是只有顧問在用:這個原則強調「不重疊、不遺漏」,非常適合整理複雜資訊與筆記邏輯架構。
- 停車區(Parking Lot)救會議:會議中出現但無法即時處理的議題可以暫停記錄在「停車區」,有助於會議聚焦又不遺漏。
📚 單字卡
- 縮寫符號|abbreviation symbols|/əˌbriviˈeɪʃən ˈsɪmbəlz/:速記中為提高速度而使用的簡化記號。
- 結構化思考|structured thinking|/ˈstrʌktʃərd ˈθɪŋkɪŋ/:有系統地拆解與組合資訊的邏輯思考方式。
- 行動項目|action item|/ˈækʃən ˈaɪtəm/:需要後續執行的具體任務或責任。
- 停車區|parking lot (note)|/ˈpɑrkɪŋ lɑt/:暫時擱置但日後需要處理的議題紀錄。
- 金字塔原則|pyramid principle|/ˈpɪrəmɪd ˈprɪnsəpəl/:從結論開始,逐步展開理由與佐證的表達架構。
- 三現主義|Three Actuals (現場、現物、現實)|/θri ˈækʧuəlz/:一種強調實地觀察的判斷原則。
📝 學習單與參考答案
Q1. 為什麼速記時不應記下每一句話?請寫出兩個理由。 ✔️ 答:因為容易被瑣碎訊息干擾重點;速記的目的是擷取「行動、問題、決策、承諾」等關鍵內容。
Q2. 請說明速記符號設計的兩個原則。 ✔️ 答:一是要簡單、快速、具有意義;二是要有一致性,方便回讀與後續整理。
Q3. 什麼是「結論先行」?它在速記上有什麼幫助? ✔️ 答:「結論先行」是先說明結果再補充原因的說話順序,有助於速記時快速抓住要點,避免被細節淹沒。
🔑 關鍵字
速記, 結構化思考, 會議筆記, 縮寫符號, 實作演練, 行動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