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寫 July 5, 2025 at 02:13PM

我依然不覺得錢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但它確實會明顯地影響一件事——效率。

舉個例子。銀行提款的最小單位是100元。對帳戶裡有餘額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只需要兩分鐘的事。但如果你有三個帳戶,各剩40元,就必須逐一轉帳,確認免手續費條件,才能湊到100元領出來。這過程可能花上二三十分鐘,還需要注意錯誤與轉帳時效。

兩個人做的是完全相同的事——領100元。但一邊簡單迅速,另一邊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注意力。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資源條件的差異。效率,在某些時候,就是錢的附加價值。

錢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屬性:錢會吸引錢。
當你有穩定現金流與餘額,相關的金融優惠、回饋機制與便利功能才會對你開啟。反之,帳戶零星餘額則會形成處處受限的使用情境,甚至需要你主動「集合資源」,才能完成基本操作。

這樣的差距,也體現在日常消費中。當你一次購買金額夠大,例如色鉛筆、禮盒,便能獲得集點、回饋與折扣。但日常小額消費,即使頻繁,也往往無法觸發任何優惠條件。

這就是規模經濟的現實:花得多的人享有更多資源與回報,而小額使用者被排除在外。長期累積下來,這是一種制度上的效率落差。

芭芭拉・艾倫瑞克在《我在底層的日子》中指出,貧窮不只是金錢短缺,更是一種需要投入額外時間與心力才能維持基本生活的狀態。這種慢、繁瑣、容易出錯的日常,正是低資源環境下的常態。

我們常說「錢不是萬能」,這句話並沒有錯。但也該補上一句:沒有錢,很多事情會變得特別慢,也特別難。

陳小泉

喜愛用文字說明自己眼中所見的一切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