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文摘 蘋果首席設計師: 喬納森傳



  • 《蘋果首席設計師: 喬納森傳》
  • 利恩德·卡尼(Leander Kahney)
我們無法估量邁克爾·艾夫對兒子設計才能的發展有著多大的影響,但這種影響的存在卻是毋庸置疑的。他大力倡導經驗式教學(內容主要是製造和測試)13和直覺設計(「想到就去做,邊做邊完善」)

就業經歷會讓你重返學校時變得比以前更聰明、更審慎。每一位學生都到校外就業,積累大量的經驗,這種累加的效應是極其龐大的

「必須要尊重工作,」喬納森說,「這非常重要——如果你自己都不去尊重它,又如何要求別人呢?

一些設計師認為做的研究越多,解決方案越好。我個人更相信常識和直覺。喬納森的優勢就在於他能迅速地抓住挑戰的本質,並設計出直觀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精妙可行、注重細節

就喬納森而言,他對格尼耶爾的看法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他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產品的創新,它讓產品變美麗而不是僅僅只具有功能

。「他討厭醜陋、黑色和庸俗的電子產品,

「隨著產品設計的日程表變得越來越緊面向未來,難度級別越來越高,首先遭殃的就是創新了。」布倫納說,「我想看到的設計……是能預測到未來的設計,而不是基於我們所知所見的設計」。

布倫納說,「這太讓我驚訝了。那台機器和設計本身還有那麼多的不足之處。我本以為那將成為一次巨大的失敗。但今天回過頭來看,基本上所有的筆記本電腦都是那樣設計的:嵌入式鍵盤、掌托以及中央定點設備。」

「沒有人能夠再進一步改善它……(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我們已經擁有了非常難以超越的東西。」

布倫納和他的團隊很有信心,認為新的PowerBook和牛頓便攜設備將揭開所有移動產品的序幕。他們開始構想非電腦類產品,包括數碼相機、個人音頻播放器、小型個人數字助理和更大的手寫平板電腦。(這些東西現在聽起來很熟悉,但在那個時候,實現這些夢想至少還要再過10年,而且還是在一個全新秩序的領導下。)

布倫納想要這些產品具有可轉換性——平板電腦應該可以變形成筆記本電腦,反之亦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由於某些原因,我們認為可轉換性將會非常重要,」布倫納解釋說,「這樣,你就可以從傳統鍵盤和鼠標的模式轉換成手寫模式,這正是現今一些小型筆記本電腦所努力追求的。」

「精簡、高效、靈活,有著才華橫溢的員工和偉大的企業文化,4這就是我對它的構想。」

「工作室對於人才招聘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布倫納說道,「我無法讓我的員工在地獄般的格

,僱用有顧問經驗的人可以對自由職業團體的工作節奏和效率實施有效控制

「想法是這樣的,應該有一個歷史性的檔案來記錄他們所有的工作,」

對於很多人來說,那只是個手機蓋子而已,但喬納森對此給予了特別的關注。「這是人們首先看到、觸摸到的東西,」喬納森說,「打開產品之前,你必須首先打開蓋子,我希望那個瞬間是特別的。」

「當你意識到一天天過去,流逝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金錢,你就會集中注意力了。」

「對工作,他有強烈的熱情。他冷靜又深刻。雖然非常嚴謹,但是又很和善。他不動聲色地引導著、啟發著人們為他工作。」

設計團隊需要招聘一名新的設計師時,會優先考慮懂得工程學和計算機技能相關知識的應聘者,但這些知識並不是必備的。

設計師們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電腦的顏色上,而應該著眼於要放置電腦的環境的顏色

青蛙設計公司的創意副總裁馬克·羅斯頓(Mark Rolston)這樣總結道:「市場就是人們想要什麼;工程就是我們需要怎麼做;用戶體驗就是『消費者喜歡什麼』。」

「每位設計師都有一個自己的計劃表,或是自己的設計理念,(對於他們的活動)根本毫無任何控制可言

喬納森洞察出了關鍵性的一點:「這也是非常殘忍並且冷漠的。正是因為全行業對可測量概念的迷戀,那些難以測量和言說的產品屬性才越來越受到忽視。從這層意義上看,這一產業已經錯過了許多激動人心的、但卻不那麼明顯的產品屬性。

「整個設計過程基本上圍繞兩大系統,即Wavefront和Unigraphics。」鄧恩說道,「是的,還有很多接口以及後處理程序有待開發,而且有些是非常複雜的,可是一旦確定下來,整個流程也還算不錯的。」

「看過後,史蒂夫會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很多時候,他對某一個設計模型只說『不行』兩個字。不過,我們也從不會給他看那些我們不想讓他看的。」

「那個時候,人們對技術感到很陌生,」喬納森解釋說,「如果你害怕某件東西,就不會去碰它。我能看出我媽媽就很害怕去摸它。所以我想,如果它上面有一個把手,這種把手與機器的連結關係就會為人們提供親近它的一種可能。它給你一種直覺,它是可以接近的,讓你敢去摸它,你會覺得它非常溫順。」

邁爾季·安德雷森是CAD方面的專家,她說喬納森設計團隊的樂觀和想像力讓人頗受感染。「工程師對今天或當下可能發生的事情很現實,」她說,「而工業設計師則對明天或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充滿了想像。」

在iMac一體機沒有軟盤驅動器一事上,喬納森站在蘋果一邊。他說:「關於新產品沒有軟盤驅動器這個問題,我不能代表蘋果公司回答你。我只能給你我的回答,『當人在前進的時候,總是需要把一些東西拋在身後。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我就會繼續爭論下去,軟盤驅動器實在是過時的技術了。我聽過很多次這樣的抱怨,但是如果前進的道路上沒有摩擦,你的腳步就不會像自己希望的那樣堅定。』

由於iMac的出現,CPU運轉速度這種毫無想像力的技術細節突然不再如外表美觀、操作簡便或自定義功能來得那麼重要。

很多人起初都把設計看作一種有力的區別手段,能將自己的產品與其他產品相區別,我實在討厭那種觀點

我們的目標不只是要突出自己的產品,而是要創造出在未來會受到人們喜愛的產品,瞭解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的目標實現之後,結果必然就會與眾不同

薩茨格有些遲疑,他對喬布斯說來不及修正了。他回憶說:「喬布斯簡單地說道,『你不覺得為了你自己也為了我,你應該做到更好嗎?』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然後,我們就回去重做了一遍,這回做的更好了,我們總是這樣朝著更好的方向改進。」

喬納森設計思想的又一特色。「部件越少就意味著產品的耐用性越好,部件之間的關係更協調。」

蘋果並沒有刻意開發Wi-Fi技術,但是,它卻是首家意識到Wi-Fi潛力的電腦製造商

。其他的筆記本電腦在接收無線信號的時候,需要用到一種擴展卡,卡的側面還帶有十分不雅觀的接收天線。iBook通過設計內置Wi-Fi,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蘋果讓旗下的工程師們與標準組織(即對整個行業均會涉及的技術進行規範化處理的委員會,例如藍牙或USB技術)密切合作,其中一名工作人員使蘋果的高管們注意到了一種名為802.11的新無線網絡技術。

將天線和插卡槽置於電腦內部,並為802.11制定一套整體方案。」他們決定將這套由網卡和基站組成的系統命名為「機場」(AirPort)

在「老」蘋果,發號施令的是工程師,而在「新」蘋果,PD團隊聽命於工業設計團隊,負責確保團隊的設計可以用於批量生產。

保密性就像指在你腦門上的一把槍,一旦做錯一步,扳機就會扣動。

席勒是在一次會議上觀察競爭對手的MP3播放器時醞釀的這個主意。以前的MP3播放器,每次只能跳轉一首歌曲,若想聽到喜歡的某首歌曲,有時需要對一個小按鈕點上數百次,在菜單裡苦苦搜尋,這讓席勒很惱火。他說:「我可不想對著一個加號按鈕按一千次!所以我就想,如果單方向選歌太麻煩,為什麼不轉個圈?」

蘋果公司並不經常使用新材料,而是探索如何將已有材料發揮到極致。蘋果公司對材料要求非常苛刻,對光潔度有著極度的癡迷

如果說曾經有一款產品催化了蘋果公司存在的理由,那就是iPod。因為它結合了蘋果公司不可思議的技術、奇妙的簡單操作和一級棒的設計。

創新幾乎從來都不是一個宏大的概念,通常都是由一系列的小點子以更好的新方式彙集而成。

庫克曾經形容存貨「不僅僅是禍害,更是災難之源」

在中國,製造商的態度非常好,他們說:『我們會研究產品,保證讓它滿足所有規格。』

斯特林格解釋說:「我們也從製作iPod中獲得了一些經驗。那就是,如果你的設計是原創,而且漂亮得驚人,那你就不需要貼上多餘的東西。這種設計已然成為一個文化符號,設計本身就能代表自己。」

凱考慮了片刻,然後拿起他的軟皮筆記本說:「讓電腦屏幕尺寸不超過5乘8英吋,你就可以統治世界了。」

第一代iPhone在設備上的投資達到4.08億美元。但是到了2012年,由於iPhone 5和iPad 3(都是一體成型產品)的投入生產,蘋果公司的資本支出一下子暴增到了難以置信的地步。公司資本支出高達95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花在了產品的生產工具和工藝上。相比之下,公司在零售商店上只花費了8.65億美元。

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一碼事,能夠全神貫注地不斷進行實踐則是另外一碼事。

喬納森簡約主義的硬件和仿真式軟件是對立的:一個想把所有用不著的東西統統去掉,而另一個則是把這些都拿回來。

所謂專注,並非是指認同產品,而是對產品說不。

在辦公室討論時,我們總是將優點講得太大聲。對我來說,這永遠是危險的所在

「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定義了你的身份。而一名設計師的職業病是,你會一刻不停地盯著某種東西思考,『為什麼?為什麼這東西要設計成這個樣子?為什麼不做成其他樣子呢?』」

小泉

喜愛用文字說明自己眼中所見的一切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