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雞塊 Chicken Nuggets

奧利佛 TED

一如台灣多數的家庭,小孩子放寒、暑假時是父母最頭疼的時候,因為小孩子放假但父母卻仍要上班,因此都會把當時還小的我們送回高雄老家交給親戚照顧。

那時最期待的時刻就是每週日到公園野餐的時刻,一早就會看到阿姨在廚房裡面忙東忙西,一會兒在烤好的麵包上面塗上果醬,另一面則將鮪魚罐頭倒到碗裡加上美乃滋、黑胡椒與切碎的洋蔥做成鮪魚沙拉,而鍋子裡面滋滋作響的則是一顆顆的荷包蛋與小朋友最愛的雞塊。

那時的我覺得,禮拜天早上能夠坐在草地上,吃著金黃酥脆的雞塊真的是一大享受,有哪個人不愛這種沾了番茄醬就能吃的好味道呢?

長大後,我仍有吃雞塊的習慣,家人到大賣場購買食材時總是會幫我帶回來滿滿一大包冷凍雞塊,只要把油鍋熱好,雞塊扔下去幾分鐘就會做出一大盤的雞塊。那時我發現油炸的要比煎的好吃多了,因為煎的時候會出現兩邊受熱不均勻的狀況,但油炸就很理想,大概也是在那時候我養成吃炸物的習慣,越吃嘴也越刁。

開始注意到雞塊味道不太對的時候,是咬了一口嫩汁雞塊時,同樣是白色的內裡,但味道就是說不出來哪裡不對勁,好像少了些什麼。再看看雞塊的外型,整包雞塊雖然大小一致,但竟然可以做成不同的形狀,有愛心、方塊、梅花跟黑桃....,等等,這不是撲克牌花色嗎?為什麼雞肉可以自由做成任何想要的形狀,這不是很怪異的事情嗎?

這時我才了解,雞塊,就是少量的雞肉加上某種可以混合進去凝固的東西。就像是獅子頭,通常絞肉捏起來後很容易會散掉,所以我們會添加些太白粉增加來彌補空隙增加黏稠度。

那雞塊加了多少這種黏著劑呢?根據我到大賣場看,大品牌如大成、卜蜂的鄉村、香嫩、黑胡椒雞塊大約都是30%~40%,你可以在背後的產品說明的「裹粉率」看到;如果是大賣場的自有品牌,如大潤發,他連裹粉率是多少都不寫,反正誰會去看後面的這個資訊呢?雞塊還不都是同個樣子。

最近看到跟雞塊有關的消息,應該是廚師奧利佛(James Oliver)在電視上解說我們所吃的食物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如果你不覺得奇怪,那麼就該覺得真的奇怪,因為食物應該是被烹調出來的,曾幾何時食物是用跟電子產品、石化產品一樣,利用製造程序加工而成。

在食物日漸稀少,人們卻瘋狂大吃大喝浪費的狀況下,注意吃的人吃得越來越精緻,要不然就是吃得越來越隨便。我們過去曾要擔心在外頭吃的食物加了太多味精對身體不好,想說買個冷凍食品自己回家料理會安心很多,但實際狀況就是不想看到味精被放下去的那一刻,只是用冷凍包裝讓自己安心罷了,我們吃得還是很危險。

除了奧利佛的食物革命被新聞報導,向大家說明加工食品的恐怖之處外,他在TED上面的演講《給予孩童食品教育》也值得大家一看。

I wish for everyone to help create a strong, sustainable movement to educate every child about food, inspire families to cook again and empower people everywhere to fight obesity.

我希望,你們能夠幫助支持一個強大且持續性的運動,教育每個孩子關於食物的知識,激發家庭重拾烹飪的樂趣,賦予各地的大眾能力來一起對抗肥胖的問題

料理因為家庭分工的關係,這幾年在大部分的雙薪家庭中慢慢淡出,甚至很少有人會開火煮菜,主要都以外食為主。料理代表的是將一家人聚集起來的力量,除了學校、公司與社會的互動外,最重要的大概就是在餐桌上面一同吃飯的過程。除了吃飽之外,如果這道菜是家人做的,多少可以帶起一些話題,就算是「天啊!這道菜沒有味道」也是個不錯的話題開端(笑)。

現在想起來,我有點忘記,我那時喜歡禮拜天出去野餐的原因,究竟是因為好吃的雞塊,還是喜歡看阿姨那像魔術表演般,變出一道道好吃料理的過程。


延伸閱讀
  • Jamie Oliver - Chicken Nuggets Experiment (2010-03-26) - YouTube - http://goo.gl/akY3L
  • 商業周刊-新聞-美法院判決:麥克雞塊不是雞,是怪物 - http://goo.gl/ijImw
  • 傑米•奧利佛 (Jamie Oliver) 的 TED 大奬願望:給予孩童食品教育 | Video on TED.com - http://goo.gl/LvUrY

小泉

喜愛用文字說明自己眼中所見的一切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