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寫 September 16, 2025 有求必應AI幻覺

今天聽到關於 AI 幻覺的討論時,有人提到兩種情況:一種是訓練過程中使用的資料本身有問題,導致之後推理出的結果擴大偏差;另一種則是所謂的「討好心態」,當 AI 無法確認答案時,仍會試著湊出一個回覆。

有人建議在一開始就給 AI 限定資料,這確實是一個方向。不要讓它從龐大而不確定的知識庫裡「無中生有」,而是請它專注於協助判斷你已經收集到的資料,並限定回答範圍。

另外一個提案是「扣分機制」,也就是避免 AI 在自信度不高時仍回答。但問題在於,這樣的設計可能會產生副作用。之前有人讓 AI 玩寶可夢遊戲,它發現只要進寶可夢中心,寶可夢就會被收走,於是把這件事判定為「扣分」,結果之後就乾脆不願再嘗試。這和教育孩子的情況有點類似:如果懲罰過重,他可能會選擇逃避而不是學習。

這讓我想到 Google 剛出來時,有篇雜誌曾比較過它和 Yahoo。當時有使用者說:「因為不管怎麼搜尋,你永遠都會得到答案。」這句話曾是 Google 的優勢,但如今套到 AI 上卻引起了反感。

關鍵差異在於:搜尋引擎是「基於既有且可追溯的資料」給你一個搜尋結果;而 AI 則可能在毫無把握的情況下,依然強迫自己拼湊一個回應。表面上同樣是「有答案」,但背後的來源與可靠性卻完全不同。

要的不是 AI 永遠回答,而是它懂得在正確與不確定之間,清楚劃下界線。

陳小泉

喜愛用文字說明自己眼中所見的一切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