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寫 September 15, 2025 制約與誓約

原本我做三欄式任務看板,是想用 HTML + JavaScript 做一個類似 Trello、可以移動任務的網頁,但後來想想,其實我也沒有特別熱衷於「移動任務」。

以前看過一個故事:一個業務員有個習慣,每打完一通客戶電話,就會把一個紅色迴紋針丟進旁邊的盒子裡。看著盒子裡的迴紋針越來越多,他就越有成就感。

但我喜歡的,是清掉眼前的任務,順便知道還有多少細節步驟還沒完成。

因此,我就做出了「主任務 + 子任務 + 詳細訊息(主任務或子任務)」這種,類似 Outlook 模式的待辦事項看板。

對我來說,它的好處是:每當接到一項任務,我會開始認真思考,該如何把任務拆解成可操作的步驟。

當然,有很多工作其實都是重複性的流程。很多人會在這種情況下,用 Excel 這種矩陣式方式來追蹤,因為可以清楚看到問題出在哪裡。但我不太適合這種方式,我更希望軟體能告訴我下一步該做什麼。

針對重複性任務,幸好有 AI,我可以將過去的處理步驟請 AI 簡化,再進行修正。批次新增子任務時,我還加入了範本功能,可以把常用流程直接帶出。不同客戶來時,只要把個人 SOP 插入,就完成了將大任務拆成小任務的工作。

回過頭來,最終還是要自己去執行任務。但透過 AI,我們可以打造真正符合自己使用習慣的工具。過去那種「使用強大工具但只用部分功能」或「將就著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你可以從零打造完全適合自己的工具。

我在打造工具時,腦中想到的是《獵人》動畫裡提到的「制約與誓約」:酷拉皮卡用它打造了鎖鏈,專門對付幻影旅團。當你從零開始設計工具時,你會發現,過去使用過的工具設計巧思會成為你的判斷參考——「喔,原來他是為了避免邏輯錯誤,才這麼設計操作」。但現在是針對個人使用,你不必像其他工具那樣追求兼容性,你可以設定自己的限制,讓工具能做更多操作。例如,我放棄拖曳功能,程式會更依據新增順序、置頂和專注,來自動排序任務。這就像「制約與誓約」,也是我覺得最有趣的部分。

陳小泉

喜愛用文字說明自己眼中所見的一切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