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文摘 May 14, 2025 富比世排名富豪認可的極簡流工作筆記術

引言摘錄
「寫什麼樣的筆記」—更具體來說,「筆記如何掌握精髓錄要點」,將會使工作效率及品質大有不同。(Page No. 20)

在此我想介紹的筆記,並非單純只是一件「用來書寫」的用具,而是用來思考「動手又動腦」、具有流動性的「作業空間」。 這裡我提到「動手」。是的,「手寫」是很重要的一環。 詢問關鍵要素→整理要點→掌握精髓→導出結論。(Page No. 22)

# 在行事曆欄位該做的事 用畫圈叉的方式檢查自己在這一天是否曾為未來付諸具體行動。 為了建立更美好的未來,於每月月初明確標示目標。 # 在筆記欄位該做的事 寫下想要讓未來自我擁有的知識、或是可以促進自己成長的思維見解。 寫下打動自己內心深處產生共鳴的名人語錄、或是某篇文章段落。(Page No. 26)

從事以「信任至上」、「就算只是忘記一個小小的約定,都有毀約風險」為宗旨的管家工作(Page No. 31)

行程規劃參見第五章(Page No. 32)

想要提升工作的效率及品質,「隨時隨刻自行掌握主導權」這件事十分重要(Page No. 32)

儘管大家隨時會意識到工作的「截止日」,但出乎意料的,眾人經常會忽略何時開始動工的「動工日」,以及完成工作所需的天數(工時)。(Page No. 33)

在開會中所增加的新工作 截止日及作業時間,就交由應用程式去負責記憶。至於該項工作開始動工的時間日期等資訊,預先設定在對應的時間點上收到通知即可。(Page No. 34)

只要在製作企劃書的日期前完成以上 Todo 任務,一切便準備就緒,可以順利開始製作企劃書。想要工作如此順利進行,建議在開完會後,用紅筆導出結論,並且將「下一步」的截止日及工作期間輸入行事曆之後,就將該項工作所需的「Todo」名單輸入提醒 App。 此外,製作企劃書有時還需要確保一定程度的作業時間,所以 Todo 任務不僅是輸入提醒 App,同時也必須輸入自己的行事曆當中。(Page No. 75)

會議中的筆記,剛開始可能只是看不出頭緒、毫無前後脈絡、片段性出現的發言或關鍵字的「點」,這時如果用「線」將這些點的資訊相互連結,或是利用圖表具象化,就可以從中發現重要的訊息或事物的本質。 用電腦做筆記,乍看之下似乎俐落又有效率,但實則不然。(Page No. 42)

這時筆記的目的在於整理內容,找出相關性,釐清優先順序,決定下一步的行動。然而如果單純照時間軸將文字輸入電腦,不可能達成上述目的。(Page No. 41)

手寫筆記的最大效用是發揮在「會議結束後」 。因為開完會後,回頭大致翻閱筆記時,只需在認為重要的部分用紅筆畫圈標記,一份「一眼就清楚重點在哪的筆記」便油然而生。(Page No. 42)

電腦筆記容易敗在「對方的心」 筆記用「手寫」方式較佳的第二大理由,是因為手寫筆記會讓對方留下良好印象。假設開會時,對方的雙眼始終盯在電腦螢幕上,你會做何感想? 我個人以為不會有太好的印象。因為電腦畫面只有本人才看得見,難免會讓人懷疑「是否在做其他的工作」。 有關這一點,如果是手寫筆記,除非特意使用小型筆記本、或是書寫時刻意寫在離自己很近的紙面上,否則所寫的內容對方大致看得一清二楚。正因為如此,對方會覺得安心「他很仔細的在做筆記」。(Page No. 43)

筆記上寫下三行字。 第一行是「目標」。訂立自己在開會時的目標,要說哪些話?做哪些決定?諸如此類。 第二行是「下一步」 事先預測在這場會議上可能遇到的課題 接著第三行要寫的是「截止日」。這是承接第二行的「下一步」事先訂立一個時間的基準點,決定何時完成任務。(Page No. 50)

只記錄「直達目標的事項」 那麼,究竟該如何做筆記?其實規則相當簡單。凡是遇到「感覺和目標』有關」的問題,記錄其答案即可。就算沒有用完整的句子記錄 也無傷大雅。個人反而認為「只有關鍵字」的記錄比較簡潔有力。(Page No. 55)

太過專心逐一記錄所有的對話,反而沒聽到重點的風險也會隨之煙消雲散。(Page No. 56)

同樣的,會議中經常出現的句子,也應事先準備好對應的符號。 舉例來說,常用的符號像是會議「 MTG 」、「盡快」的「 ASAP(As Soon As Possible 的簡稱)、「截止日期」的「EOD(End Of the Date 的簡稱)等。此外亦可自創英文簡寫。 在國會等地採訪的速記員也會使用「速記符號」等特殊符號,雖然這又和英文字母的簡寫全然不同,卻是文字轉換成符號對提升寫作效率至關重要的最佳典範。 此外,文字符號的轉換,也有助於記錄匿名性質的資訊。(Page No. 64)

結語「Mastery for Service」這句話雖然簡短,當中卻含蘊了服務的真諦,訓示我們必須持續磨練己身,不論是專業技術、人品、乃至德行,才能真正奉獻客人與社會。(Page No. 223)

因為,只有按自我本位安排行程,才會有意識的自發性管理時間。這樣做,不僅可以減少「隨他人去」的想法,也能加快工作速度,以結果來看也更容易獲得成果,同時亦可期待周遭對自己的信賴及評價也會水漲船高。(Page No. 196)

人人可以再更自我本位一些。舉例來說,體質上我早上很難起床。萬一睡過頭,不僅造成對方困擾,還會危害我個人信用。所以為了避免這類風險,在提議時間時,我都會盡量挑選早上以外的時間。(Page No. 200)

區分外勤日與内勤日,在集中度上也會有所不同。 例如,正在專心製作會議資料,結果做到一半必須跑外務。 即使打算「剩下的回來之後再做」,回到公司後,想要即刻恢復到外出前的專心程度,再怎樣聰明的人,也絕非易事。 於是這裡便產生了「注意力中斷後,重新找回注意力」的時間損失。 相對的,清楚區分「外勤日」與「內勤日」,亦能減少這類的時間損失,進一步專心在工作上,所以可以同時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質。(Page No. 204)

僅僅將開始時間往後遞延十五分鐘,就能顯著減少對方遲到的情形(Page No. 209)

因為,意外事故雖屬「萬一」,但一旦這個「萬一」發生而導致遲到所造成的損失,可是出乎意料的龐大。就算遲到是因為人身事故造成電車慢點所引起,這區區一次的遲到,就會讓我們失去對方的信用。交易金額愈是龐大「區區一次」所造成的損失就愈大。 換言之,開會前的數十分鐘並非無用的時間,而是「必要的從容」。 .(Page No. 211)

長官的行程也是長官情緒的指南針。 「他跟A公司的某某某會面之後心情都不太好,跟B公司某某某會面之後心情多半不錯」諸如此類,仔細觀察長官,應該可以發現「行程與情緒」的規則性。(Page No. 217)

身為一名上班族,總是會遇到影響自己行程的人物。 隨時留意這號人物的預定行程來規劃自己的排程,至少能避免在意想不到的時間點突發狀況,陷入焦躁不安的風險。(Page No. 218)

行事曆上如果有需要「區分」的地方,應該區分的不是「公私」,而是「緊急性與重要性」。我個人是根據這兩項指標,來區分以下顏色的意義。 粉紅色:緊急且重要的預定行程(現在工作的會議等) 紅色:不緊急但重要的預定行程(和感覺與未來工作有關的人會面等) 黃色:緊急但不重要的預定行程(可以請他人代勞的作業等) 藍色: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預定行程(同事間的聚餐等)(Page No. 168)

我想那是因為透過記錄事實,我才發現自己所浪費的時間超乎想像。透過記錄認識「沒用的自己」,讓人不得不採取行動。(Page No. 174)

第三章 管家手帳術然而,愈是頂級VIP,愈不會在手帳上記錄預定行程。對他們而言,手帳是記錄目標的工具。(Page No. 118)

常言道「無數微小成功體驗的累積,對於達成目標而言至關重要」對檢視待辦事項,也是體驗成功的實際行動之一。(Page No. 126)

「總結來說,這一點與這一點相當重要,如果也將這一點納入考量的話,結論就會是這樣,是嗎?」一邊用紅筆在筆記上畫圈打勾。就算沒有時間做最後總結,當天用電子郵件將開會重點的資料寄給與會人士,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Page No. 99)

寄件名稱用「關於本日會議」,電子郵件的內文則參照自己所寫的筆記,以條列形式列出開會重點會是不錯的方法。又或者,也可以將已用紅筆圈畫過重點的筆記掃描,隨附在電子郵件的附加檔案上寄給對方。 不論是哪一種方法,資料共享的開放性,都有助於與對方建立信賴關係。藉由共享最後導引出的重點,對另一方而言也有助於思考上的整理,可以避免日後發生意見分歧等問題。(Page No. 100)

記:這邊對於能派上用場的筆記稱為「有用的筆記」,其中除了記事(黑筆)同時畫上重點(紅筆),並傳送或共享給客戶做共同確認。(Page No. 104)

流暢且切中要害的問出内容關鍵,攸關成果及信賴關係。(Page No. 106)

當不了解長官指令的意圖時,詢問「為什麼」,嘗試努力去理解命令背後的涵義。同時,確認指令內容也十分重要。(Page No. 109)

確認過客戶委託的理由及意圖後,我才能瞭解箇中意義,避免日後可能發生的失誤或麻煩,同時還能體會客戶的立場,結果反而能贏得對方的信賴。(Page No. 110)

如果覺得有「記住比較好」的個人資料,自己默默記在心底就好。 如果記憶力不好,感覺記不住,開完會後再立刻隨筆記在筆記上。(Page No. 113)

新井直之。《富比世排名富豪認可的極簡流工作筆記術:只用3本筆記和2支筆就能完美應付顧客需求》。金桃譯。臺北:樂金文化,2020。ISBN:9789869922920。


陳小泉

喜愛用文字說明自己眼中所見的一切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