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想寫《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與經濟大蕭條》這篇關於1929年股市崩盤的主題筆記,是因為聯想到以前還在念經濟系時的某個時刻。
2008年,我們還坐在大學經濟學課堂上,討論次貸危機、雷曼兄弟倒閉,以及政府到底該不該出手救銀行。那時我們突然意識到,這很可能是自1929年經濟大蕭條以來,又一次重大的全球經濟事件。
不管別人怎麼看,也不管它會不會真的影響到我們未來找工作、面對只有22K的起薪,那一刻大家都很興奮,至少我是。畢竟人生很少有機會親身經歷歷史事件——當然,戰爭除外,那不能算機會,只能算不幸。
我們親眼見證金融產品泡沫被戳破的瞬間,那不是看新聞時的回顧,而是你真切知道,自己正站在歷史的這個時間點上。這種「知道自己正在活在歷史裡」的感覺,非常稀有。
以歷史觀察的角度來看當下,是很後來年紀增長增加工作歷練後,自己才查覺到可以將人生 Zoom Out 到全局,再來觀看目前所在位置。當你這樣檢視時,就可以看到更廣大的畫面,前提是你已經累積了歷史的記憶跟自身經驗,還有你的年紀還沒到知而不語的豁達年紀。
在那時對於自己能夠瞥見這一時刻的意義,大概就是那些人炫耀自己在正確的時機點投資 Apple, Google 一樣吧,只是我們看到的是危機,而除了學科專業帶來興奮感,我覺得應該沒什麼人對於之後的景氣會開心,畢竟只有自己不被牽連其中才能感覺到趣味。而我們是正準備要進入職場的經濟系學生,有種把一堆探測器丟到時代洪流的感覺。
當時我還有另一個想法,撇開景氣循環不談:「除非未來出現某種非經濟手段能處理的大事件,導致技術與經濟同時震盪,不然這場危機應該就是本世紀最大的一次經濟蕭條了。」
後來 Covid-19 出現,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Tags
起念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