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don't really want to work it out. You want to be fooled." Cutter, "The Prestige"
「你並不想搞清楚真相,你只想享受被愚弄的感覺。」《頂尖對決》裡面的台詞,說明魔術手法為什麼老是會成功,觀眾應該有足夠雪亮的眼睛跟智慧,至少那麼多人當中有一兩個可以注意到。主要來說,是因為人們沉迷於當下的感覺,而故意矇蔽了自己的雙眼。
每回我都會在思考機制的時候,我就會把上面那句話重新拿出來對自己說一次。人們具有預期心理,當政府釋放出一個消息時,人們會很快地反映出對這個議題的感覺。雖然每個人都會有些許的考量,但是整理來看,人群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結構,就像是沙漏一般。
多半的人都會想著,「我該如何把沙漏顛倒過來。」這是廣告廠商或是行銷人員企圖作到的,如何將自己與民眾擺在同一邊。但對於政府來說,政府是個莊家,是個政策的制定者,他們推出一個政策不可能只看到第一個預期反應,他們期待的是你的反應對他們有什麼幫助,甚至不惜讓他們看起來像個失敗者,這是個很漂亮的連續賽局。
3月8日時民眾走上街頭,比起選擇安靜度日的民眾來說,我覺得願意上街頭是一種參與議題的表現。剛好這週看了很棒的介紹短片,網友林辰用清楚簡單的論點提出了人們為何應該要對於核四出現質疑,也釐清「反核能」跟「反核四」是不一樣的觀念,雖然同樣是在講核能發電對於環境與生命安全的威脅,但核四相較其他三座核電廠,他的施工背景就快要跟無疾而終的台北車站太極雙子星案有得比了。
如果影片論點沒錯,核四就跟一個拼裝車差不多,雖然是台灣製,卻是一個沒有人願意掛保證的台灣製,甚至一個應該從頭到尾製作的案子卻是由多家廠商以最低價提供原料,甚至因為中間的停工復工還要預算,造成材料沒有在最佳使用時間投入。而這樣出來的成品卻要求再多撥一點錢來施工並且運轉,自然會造成人們質疑。
我想政府也懂,政府也提出公投讓大家出來投。過去的政府們為什麼沒有阻止呢?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錢。」每年七十億的納稅人血汗錢,投入了那麼多年後,你要用什麼理由告訴大家:「嘿,我錢花了,東西作壞了;你別叫我賠錢,東西不是不能用,只是不建議使用。」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處理?就像是誰舉手說東西壞了,他就要負最大的責任。
如果是我,我會希望反對我的對手,甚至是我主動移到跟民意相反的方向;等到民意升溫,最好就是民意成功反映在公投的參與人數與投票數,最後成功讓本案通過停止上路。
此時政府雖然像是輸了,卻是贏了。因為這時舉手說不要幹的,是人們,是繳錢的那個,也是說不要繼續做的那個;不是我(政府)不想繼續作,而是出錢的猶豫了決定認賠收手,活脫就是一個最棒的下台階。
人們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他們上街頭抗議,他們相信自己堅持的正義,但卻讓自己想要追討的對象有了逃跑的機會,少數可以在賽局當中各取所需的雙贏局面。人民真的贏了嗎?人們都想被騙,因為這是他們唯一獲得勝利滿足的方式,莊家允許的那種。
Ref.
- 挺什麼核啦反什麼核啦!! - YouTube - http://goo.gl/VPTk4
Tags
談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