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天,我一邊喝著咖啡,一邊和退休多年的母親聊起這件事。
「但最近遇到一個新夥伴,卻怎麼樣也找不到熟悉的影子,」我說,「但我知道,他的氣質我應該認得。」
媽媽靜靜聽著。
「後來我才發現,他說話時眼神看著遠方,分析事情的時候好像沒有真的看著誰。那樣的神情,我怎麼看都覺得眼熟——原來那是我自己。」
你要認出別人的樣子非常容易,但是要察覺到自己卻非常困難,或許是因為我們不習慣去看穿自己,就是格雷畫像那種感覺。
媽媽大笑,「所以才說人像鏡子一樣,要照幾面才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啊。」
她的話讓我一愣。那不是什麼成語或引用典故,而是她親身經驗的體悟。但它和「以人為鏡」的說法不謀而合。
快要四十歲的我,當下卻像個小學生一樣,忽然又學會了一件新的事。
媽媽大笑,「所以才說人像鏡子一樣,要照幾面才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啊。」
她的話讓我一愣。那不是什麼成語或引用典故,而是她親身經驗的體悟。但它和「以人為鏡」的說法不謀而合。
快要四十歲的我,當下卻像個小學生一樣,忽然又學會了一件新的事。
孩子可能永遠都無法認識自己的父母真正的模樣,只能從某句不熟悉的話語,瞥見那匆忙閃過的年輕身影。
Tags
起念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