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近庖廚

吃炒麵吧

晚上我正在切著兩三個禮拜前從市場跟歐巴桑生死鬥搶回來的柳丁,當我正在後悔當初怎麼會指柳丁為橘子的時候,電話鈴聲就這樣地響起來。自從我開始在家白吃白喝的日子後,我就盡量避免自己去接聽無謂的電話,因為電話那頭的人不是建議我該提高電話費率(明明一通都沒打還要我提高費率),要不然就是詢問我最近找工作找得如何;我該如何告訴他們這個事實 — 抱歉,我根本沒去找耶!

電話那頭是我的伯母,我記得在上個月初的時候也打過電話來關切,有點像是定期督察就業進度一樣。而我姊也很妙地回答,「我想他有自己的規劃」,聽得都讓我自己有一些心虛,我也好想知道我的規劃在哪邊喔!當然親戚這時候也不好意思更加追問些什麼,只好問些比較無關緊要的問題,像是吃飽了沒有之類的。電話不是我在接,所以我也不確定對方到底講了些什麼,不過說穿了,還不就是問些同樣的話題在反覆詢問嘛。「吃飽了,對,都是他在煮的,他最近在練習廚藝。」我想伯母聽到這個答案應該震驚了一下,接下來開始反覆思索這句話的意思,難道這個沒在找工作的人在家煮飯燒菜了?

其實關於煮飯這件事情,要牽扯到我們家的用餐習慣。眷村當中有個不成文的習慣,就是吃飯一定要等到全家人到齊才會用餐,而這個習慣可能源自於軍中長官通常是最後才會入座,所有弟兄必須等到長官就座才可以喊開動用餐;換個場景,在家裡頭誰是一家之主呢?當然就是父親了,而父親也會希望吃飯時全家人必須聚在一起,因此會出現了全家人到齊才會用餐的習慣。但是隨著時代改變,家人為了賺錢養家每個人的用餐時間都不太一樣,家人可能八、九點才會回家,所以也不再像過去一般那麼硬性規定。

但是,我們家卻貫徹了這項傳統,除了家母在工廠內加班會先行用餐外,我和家姊還是會回到家吃晚餐,只是吃飯的時間也順延到兩人都在家的時候,也就是可能八點鐘才開始用餐,勉強在九點這個大家說再吃東西就會肥的時間點前用餐完畢。至於菜色部分通常都是非常美味,畢竟通通是由各家自助餐、小吃店料理出來的,所以味道方面沒什麼好挑,只是在價格方面倒是有些昂貴。過去當兵領國家的薪水還沒有自覺,等到沒有收入的時候才發覺一個月吃便當下來真是貴得要命,中餐加上晚餐全部吃五十元的便當加起來也要快六千元,對於家姊來說勢必是個很大的負擔,於是她做出了決定....

「既然你在家沒事做,那你就負責煮飯吧!」前一秒我手上還拿著遙控器開心地看著電影,下一秒遙控器掉落的聲音我卻完全聽不到,因為我整個人呆掉了。其實家姊提出來的協議很簡單,因為長期吃外食的費用實在太貴了,乾脆自己出錢而我負責出力去採買跟料理,這樣就可以解決晚餐跟隔日的便當,聽起來是個很公平又雙贏的決策。當下我實在沒有任何立場可以反對,畢竟沒有賺錢的人有什麼資格可以說話。不過讓我遲疑的是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從來沒有做過完整的「一餐」,所謂的一餐就是包含飯在內,還要有主菜及二至三道的配菜。如果當下問我有什麼料理我很有把握,我會告訴你「茶碗蒸」,民間通俗的說法就是蒸蛋,把蛋打散拿去蒸就是了。

想起第一次跟煮菜有淵源,來自於某個父母親都在工廠忙著加班趕工的時候。身為一個早熟就不知天高地厚的死小鬼,我覺得只要有飯的話應該就能吃飽,那麼乾脆就來煮一鍋飯吧!煮飯有什麼困難,每次在廚房旁邊跟著看,也大概知道就是把米洗個三次然後在裡頭加水,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按下電鍋就大功告成。當我有模有樣地照著做一遍,成就感讓我滿足了好一會兒,當爸媽回來時看到我已經在大口吃飯時一定會感動地留下眼淚,直呼這個孩子有多麼貼心。而在一小時後等到家人回來,老爸打開電子鍋一看,裡頭盡是沒煮熟的白米還有近半鍋的洗米水;這時我才意會到原來煮飯要加多少水的問題是我從來沒注意過的,結果第一次煮飯的成品就是頗具嚼勁的白米湯。雖然失敗,但也把我跟煮飯的緣份給結下,或許也埋下了我退伍後的第一份職業是家庭煮夫的種子。

剛開始煮菜時還會去思考明後天要煮哪些菜色,我甚至跑回學校去借本《家常菜三百道》,覺得一定要讓煮菜非常專業。幾年前歌唱節目的評審創了一句流行語,就是「你有受過某某專業訓練嗎?」藉此來諷刺參賽者的表現業餘,缺乏應有的表演水準。至於我有受過煮菜的專業訓練嗎?我可以很自豪地說:一點點。

在軍中受專業訓練時,因為專業專長為補給管理,簡單來說你要從糧食到兵器都要會管理方法,而在那時候我就有受了短期的食勤訓練。所謂的食勤訓練有點類似大學的通識課程,就是大家通通都要懂的常識所以一定要修。負責的女教師非常厲害,能把一群血氣方剛、身上左青龍右白虎老牛在腰間的大男孩們訓練成揉麵團切青菜煮出一桌好菜的伙房,這一點就讓我們相當佩服,更別提她曾經在伙房拿刀互砍時斥喝住手的狠勁。

在那幾週我大概除了聽些軍中趣聞外,也學習一些料理相關常識,像是海鮮跟豆類製品因為容易腐敗,所以只能出現在採購回來的中餐上,如果晚餐還吃到這類食物就代表伙房不及格。具備有相關常識之後,只要通過通識科目的相關考試就算是一個食勤官。所以當我們拿到結業證書後,除了是專業項目的督導官之外,還有個特別的專長,就是食勤專長。但就跟拿到汽車駕照並不表示很會開車是一樣的,拿到食勤證照頂多代表你懂個相關規則,至於能不能煮出一道菜是另外一回事,純粹看個人的際遇造化了。

在煮菜的這一個歲月,我發現自己其實就是在複習媽媽所燒過菜色,像是絲瓜搭配一些薑絲、A菜要拌一些油蔥才會有香味,這些都是在自己負責煮菜之後才會去想到的。記得小學放學回家時問媽媽今晚吃些什麼,媽媽就會回個一句,「吃飯啊,還吃什麼!」當下感覺為什麼母親不會像日本料理節目「料理鐵人」中的道場六三郎先生一樣,拿出毛筆大力揮毫出本日菜單,更何況我也沒要求要寫出來。家母有時候會提到在七〇年代時生活的困苦,往往就是一塊豆腐乳配飯吞下去撐個一個月。至於自己煮菜時,也不像過去為了煮出什麼菜色,硬要把食譜上頭的食材買齊料理,一道菜的成本比外頭吃得還貴。對我來說,今晚的菜色決定在於冰箱還剩下什麼以及本日菜市場中的哪種青菜比較便宜,反正不管怎麼吃都能夠是一餐,就不要太挑剔。

記得某部動漫有個情節,就是主角帶著朋友跑去試吃兩家拉麵店,一家是吃起來會感覺超級美味,而另一家則是普普通通;這時主角當然要說出驚人之語,他請友人比較一下碗裡頭還剩下多少湯汁,結果發現味道普通的這一碗竟然被他吃得精光,而美味的拉麵卻還有許多的湯汁,主角就說了:「讓你不自覺當中吃完的才是美食,而非第一口讓你覺得好吃,而吃多卻會讓你覺得膩的那種。」就算沒有細緻雕花或者精心擺盤,每天煮出讓你大喊:「我還要一碗飯」的菜色,我覺得這就是美食,而這也就是家常菜的魅力所在。

小泉

喜愛用文字說明自己眼中所見的一切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