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Li-Fong Chen 相信在新聞媒體上,大家有看到部份的消息,就是Google宣佈要將圖書館的書籍全面電子化,不只是像過去只著重在書籍資料的登錄,而是將內容全面掃描放到搜尋當中。同樣的理念,Amazon.com 也提出過,他們將每一本書的前五到十頁開放給讀者閱覽,就如同在真實的書店當中買書一般,能夠先閱讀再來作購買的選擇。而當初對Amazon.com的質疑,現在也落在Google上,實體書商就在懷疑,Google的作為並非要完全開放給資訊搜尋,而是要推出自己的電子書店,以搜尋龍頭的優勢跨足到電子書商的市場。 說到書籍電子化,就要注意另外一股趨勢,就是教育電子化。歷史可以佐證,一個富足的時代才能讓人將思考層面從物質層面跳到心理層面。當網路購物滿足我們生活所需時,開始有人注意到網路是否也能應用在教育部份呢? 其實將電子化用在教育面並不是新消息,在視訊傳播技術成熟後,想要與各個國家的學校進行雙方會談並不是夢想,而是廣泛運用。補教業算是台灣的先知,他們大規模地將補習班的上課錄影放到網路上,只要透過會員帳號密碼即可使用。 我們可以注意到一個現象,人們想要作E化,多半是想透過網路的便利性來形成行銷的新通路,卻少見非利益取向的教育E化。但在這個趨勢之下,國外已經開始教育學術性的競爭,那就是開放式課程(Opensource Opencourseware Prototype System, 簡稱 OOPS)。跟上面的網路應用不同的是,這是屬於教育機構作為發起人的計畫,而非商業組織。 在前幾年台北國際書展當中,國內的奇幻基金會宣佈要開始與國外的開放式課程合作,將國外的課程教材翻譯成中文,讓台灣的學生也能透過線上學習來與國外一起脈動。麻省理工學院正是開放式課程的一員,將課程依照各年度開課的不同,不斷地將教材作網路更新,其中當然包括建議使用教材,以及每堂課的大綱、考試題目與問題思考。 國內大學是否會提供電子化教材呢?答案是Yes,但是能夠完成的程度可能不及國外,主要問題在智慧財產權問題與定義使用者。 若是以一堂課程來說,老師可能會引用一些有版權的書籍,如果說他們提供的電子化教材也會有版權爭議,這對學校與老師都會有危險,除非願意花錢去請求授權,如果學校不願意承擔這筆費用,開放大學課程變成商業付費觀看的可能性更高。但如果回頭看麻省理工學院所提供的演講影片,邀請一個名人來演講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