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保留住的回憶

數位與實體

前幾天得知去年離職的同事過世的消息,聽到的當下感覺有些錯愕,雖然知道離開工作的原因就是為了去休養治病,但沒想到過了半年就傳來噩耗。記得那時的我,在每位同事離職時都會要求拍一張照片留念,有時間的話還會去沖洗出來貼在筆記本上;但這回不知道為什麼,當我想去找這位同事的身影時,相片檔案早已隨著電腦重灌、備份硬碟格式化、iPod Touch 重灌、音樂資料庫刪除等因素,消失在我的資訊管理媒體上,正如她輕輕離開一樣。

前些時候寫了一篇關於雲端儲存的文章,這是目前數位化裡面最常被提到的例子,究竟要有幾份備份才算是足夠?電腦一份、備份硬碟一份、雲端一份,任何一方如果被刪除都還可以從另外一部分抓回來,但是任何儲存裝置都好,都會面臨容量爆滿的情況,如果持續裝資料而不去刪除檔案,終究有一天會容量爆滿的情況;但如果哪天你要找回一份資料,卻發現當時的任何儲存媒介都已經被覆蓋過去,這又該如何是好。

數位化的原意應該是要保存現有的狀態,利用數據方便複製取得轉製等特點,讓資料得以透過眾多管道存活下去。但當檔案遺失,最好不禁讓人思考起,或許最好的儲存方式還是把照片沖洗出來,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在數位世界建立的一切是否還能存在,有個紙本也算是一種保險。

由於我們都是站在數位化前方的人,不知不覺也被「數位化」一詞給限制住,似乎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應該要用數位的方式保留,而忽略了實體物品才是我們真正感興趣的對象,而非數位化之後的產物。結合實質筆記本的保存優點,加上電子筆記本的搜尋快速,在同步兩者資訊間找到平衡點,決定什麼事情該記錄什麼事情不用,才能夠達到聰明的管理資訊,又不致於若入做兩份工的窘境。

話說在寫這篇文章時,我同時也在翻找可能的儲存管道,最後終於讓我在 email 記錄當中找到當時拍攝的照片。同事離開時,看著我的鏡頭時露出了其他同事離去時見不到的表情,帶著一些悲哀難過。有時鏡頭真的會拍下人真實的表情,儘管我們當時沒有注意,卻在未來可以從中體會到,也許這是數位化後給我們保留回憶的機會吧。

再見了, Christina,妳的才華讓我開拓了眼界。

小泉

喜愛用文字說明自己眼中所見的一切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