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媽也玩Facebook

難得的連續三天元旦假期,連泉媽都停下拼命工作的習慣進行短暫的休息。就在某天晚上她問我一個提起過兩次的問題,「我同事說可以玩什麼開心農場種菜的,聽說很好玩耶!」說著便指著前年買來當做生日禮物的電腦,「這台電腦上面可以玩嗎?」這時我腦中開始陷入一個猶豫狀態,我應該讓對如何移動捲軸的母親接觸這個規則略顯複雜的線上遊戲,她連怎麼打字輸入都顯得有些吃力,玩這個妥當嗎?

早年長輩拒絕接觸電腦的理由是「擔心電腦會壞掉」,如今則替換成比較合理化的理由,「聽說個人資料可能會外洩」。但在稍微說明之後,我還是不顧一切幫家母申請了一個Facebook的帳號,略帶強迫地要求她一字一字打入自己的帳號來登入。平常這個挺困難的動作,竟然在遊戲的吸引誘惑之下慢慢被克服,似乎只要熬過這幾十秒的打字考試之後就可以進入夢幻樂園一般。如今家母已經懂得如何在開機之後利用瀏覽器連到Facebook,輸入帳號密碼後在各個應用程式間切換遊戲來玩,而這個進步是我當初根本沒想到的。

隨著電視與戲劇類節目當中的推廣,長輩似乎對於電視中同年齡的演員可以自由自在使用電腦、照相手機等科技產品有了認同,覺得自己應該也可以學懂如何使用。而在對自己的自信建立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就在於年輕人願不願意拋開刻板印象,幫長輩引進這個自己成長熟悉的科技環境,而不是一味認定對方再怎麼學都是沒有用,不要把力氣白白浪費在這上面。很不幸地,之前我真的也有這樣的感覺,我認為家母究竟是看到韓劇中的老爺爺使用的如此流暢而產生的三分鐘熱度,還是真的想認真學會如何使用呢?



我喜歡舉一個常見的例子來說明,如果今天長輩想要購買一支手機,你會推薦他們使用哪一款,是功能豐富的新潮款式還是實用簡單的保守款式呢?以前我們都會認定照相功能、MP3音樂對長輩是不太必要的,所以就會推薦市面上最陽春的款式給他們使用,甚至還有把手機弄得像是計算機一般只剩下按鍵的老人機。但實際並不然,有些長輩看到自己可愛的孫子孫女時也會很想能幫他們拍張照,甚至將照片設成桌面圖案來隨時向朋友炫耀。排開年齡差異與成長背景,其實長輩也跟我們一樣懂得去享受,也在渴求科技帶來的便利,只是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去摸索,而我們卻可以輕易度過新科技的陣痛期罷了。

當初教泉媽如何使用電腦時,我想到有篇文章說學會如何使用Word就可以弄懂整個視窗的操作。對於經常利用Word處理報告的學生族群來說,這個的確是很好的學習途徑,就是反覆練習來增強對於視窗作業系統的熟悉。但當時泉媽面對Word時的無奈與無聊,我倒是記得很清楚。雖然是套有用的學習方式,如果激不起學習者的熱情,那麼這套方法也是沒用。當初吸引我們學習電腦的動機為何,這點我經常反覆在思考,最後想到的解答就是「想找到感興趣的事物相關資訊」。這點如同泉媽明明不會用電腦,卻能夠在反覆摸索當中開始熟悉瀏覽器跟滑鼠的操作方式,與當初興致闌珊的模樣截然不同。

當泉母在學習電腦的過程,我也在學習如何克制自己的不耐煩與教學慾,避免因為自己操之過急的個性破壞了初學者的學習樂趣。在這過程當中我也發現有趣的事情,就是家母很容易被桌面上的其他圖示給吸引住,像是Nero燒錄軟體、IE圖示、我的電腦、垃圾桶之類的,每次她都可能會不小心被誤導點開這些程式,然後跟我反映同一個問題:「為什麼我沒辦法上網!」因此我讓上Facebook的方法簡化到某種程度,就是在桌面上只留下Firefox瀏覽器和偏僻右下角的垃圾桶圖示。因為Firefox有書籤工具列的設計,因此我就將Gmail與Facebook捷徑設置在明顯位置,直接點選就可以進入玩遊戲。一切簡化到不能再簡化,就只希望她可以稍微撥點時間給那台電腦吧!

我想,過去我們學習的路上,長輩給予的指導多半都只在於輔助性質,讓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學習的目標。如今我們擁有教導他們的能力,是否也能放開心胸教給他們想要的,而非在各種顧慮之下而斷然做出對方無法學會的結論。讓他們擁有學習的機會,就像他們曾給我們的。

小泉

喜愛用文字說明自己眼中所見的一切

1 留言

  1. 今天,我見證到了一位偉大教育家的誕生...

    回覆刪除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