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e化,更要Open

Author:Li-Fong Chen

相信在新聞媒體上,大家有看到部份的消息,就是Google宣佈要將圖書館的書籍全面電子化,不只是像過去只著重在書籍資料的登錄,而是將內容全面掃描放到搜尋當中。同樣的理念,Amazon.com 也提出過,他們將每一本書的前五到十頁開放給讀者閱覽,就如同在真實的書店當中買書一般,能夠先閱讀再來作購買的選擇。而當初對Amazon.com的質疑,現在也落在Google上,實體書商就在懷疑,Google的作為並非要完全開放給資訊搜尋,而是要推出自己的電子書店,以搜尋龍頭的優勢跨足到電子書商的市場。

說到書籍電子化,就要注意另外一股趨勢,就是教育電子化。歷史可以佐證,一個富足的時代才能讓人將思考層面從物質層面跳到心理層面。當網路購物滿足我們生活所需時,開始有人注意到網路是否也能應用在教育部份呢?

其實將電子化用在教育面並不是新消息,在視訊傳播技術成熟後,想要與各個國家的學校進行雙方會談並不是夢想,而是廣泛運用。補教業算是台灣的先知,他們大規模地將補習班的上課錄影放到網路上,只要透過會員帳號密碼即可使用。

我們可以注意到一個現象,人們想要作E化,多半是想透過網路的便利性來形成行銷的新通路,卻少見非利益取向的教育E化。但在這個趨勢之下,國外已經開始教育學術性的競爭,那就是開放式課程(Opensource Opencourseware Prototype System, 簡稱 OOPS)。跟上面的網路應用不同的是,這是屬於教育機構作為發起人的計畫,而非商業組織。

在前幾年台北國際書展當中,國內的奇幻基金會宣佈要開始與國外的開放式課程合作,將國外的課程教材翻譯成中文,讓台灣的學生也能透過線上學習來與國外一起脈動。麻省理工學院正是開放式課程的一員,將課程依照各年度開課的不同,不斷地將教材作網路更新,其中當然包括建議使用教材,以及每堂課的大綱、考試題目與問題思考。

國內大學是否會提供電子化教材呢?答案是Yes,但是能夠完成的程度可能不及國外,主要問題在智慧財產權問題與定義使用者。

若是以一堂課程來說,老師可能會引用一些有版權的書籍,如果說他們提供的電子化教材也會有版權爭議,這對學校與老師都會有危險,除非願意花錢去請求授權,如果學校不願意承擔這筆費用,開放大學課程變成商業付費觀看的可能性更高。但如果回頭看麻省理工學院所提供的演講影片,邀請一個名人來演講跟要幫他錄影是兩種不同的價格,如果是要傳上網路,那又要獲得演講人的授權,這筆費用自然不可小覷,但學費不正應該用在有益的程面嗎?

回到問題的最初,我們就會知道,其實開放式課程並非是要提供給專數族群使用,應該是說社會投資到學校後,學校回饋給社會的一種模式。社會中並非所有人都有機會可以就讀到高等學歷,但他們的勞動力卻是提供後代能夠安心學習的主因,因此這個計畫應該是要讓更多人能夠獲得學習的方式。而對學生而言,這個計畫伴隨而來的,是能夠跨校跨國的學習新模式,能夠掌握到這股趨勢的學生,才會跳脫教育制度的禁錮,真正的學習。

開放式教育自然就是要開放,唯有開放,才可以讓計畫本身凌駕在所有制度之上;而對開放式課程的期許,就是希望讓學術的競爭重新回到學術層面,而非將學術成就視為未來發展的跳板,這是國內相當不良的風氣,也希望在網路開放力量之下,洗刷這些氣氛吧!

小泉

喜愛用文字說明自己眼中所見的一切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